一手掌握新知

2022-08-02

開美髮店注意事項:設計師跨足創業應該要知道的事!

如果你正思考要自己出來開一間美髮店,不管你是經驗老道的高手設計師,自帶許多老客戶不怕缺客源,或是單純想跨界美髮業的創業家,以下提供2件開美髮店應該要思考過的事。
開美髮店要多少錢
美髮業市場龐大且競爭,四處林立著不同類型的髮廊,舉例像是連鎖髮廊、共享髮廊、個人工作室、到府服務等,根據消費者自身不同的需求,以及價格接受度,可以選擇的類型非常廣泛。但即使髮廊競爭激烈,對於許多美髮設計師來說,脫離體系,出走開一間自己的工作室依舊是目標,不僅自由度變高,也不必被抽成。但開一間美髮店就跟其他開店創業一樣,需要審慎評估。

 

三大熱門美髮店經營模式,哪一種適合你?

目前最熱門的美髮店創業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加盟連鎖髮廊、開個人工作室、加入共享髮廊。

 

1. 加盟連鎖髮廊

加盟連鎖髮廊就跟加盟餐飲業有異曲同工之妙,重點在於利用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知名度不需從零開始,包含開一間美髮店應該要有的設備、裝潢、消耗品等都不需要額外花時間與廠商洽談,一切跟著總公司走,但相對自由度較低,無法更具自己的特色做調整。這邊需要特別注意目前業界許多知名連鎖髮廊採內部加盟,意旨加盟者必須在該公司工作過,才有機會進行加盟,因此在加盟前要先確定自己是否符合相關資格。

 

2. 個人工作室

從無到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造自己的風格,一切全部自己處理。初期主要客人來自過去累積下來的忠誠客戶,除了穩固現有消費者之外,拓展新客源也同樣重要。設計師除了設計髮型、累積髮型趨勢與新知外,更要學習如何行銷自己的事業,打出知名度。建議可先從免費的平台著手,像是Google 我的商家、各大社群媒體等,如果可以最好請客戶到我的商家增加評論或到PTT、Dcard等論壇發一些正面的剪髮心得分享,增加曝光度與好感度。

 

3. 共享髮廊(承租或招租)

共享髮廊可分為兩種,承租共享的空間,或是成為共享空間的招租人。(這邊只討論承租,招租部分暫不討論。)隨著房價、物價紛紛上漲,光是店租費就是個問題,尤其對許多剛創業的人來說手上資金沒有那麼雄厚,無法一下就投資好幾百萬開一間自己的工作室或加盟連鎖髮廊,這時候設計師們就可以考慮承租共享髮廊,先從租一個空間開始自己的事業。而共享髮廊又可在分成兩種類型:

 

  • 第一種:固定空間。意旨在共享空間承租固定位置,自己可以對空間進行微改裝,打造出自己的風格,租金部分就跟租房子一樣,採固定收費。
  •  

  • 第二種:類創業。一樣是承租,但沒有固定空間,且繳納費用不固定。這是什麼意思呢? 進駐這類型的共享髮廊需要每個月固定支付一筆方案費,且根據設計師所繳納的方案費來決定可以抽多少成。換言之就是設計師除了要月繳方案費之外,還要被抽成,但共享髮廊的抽成相對一般髮廊較低。這裡可以把方案想成是租金,把抽成想成水電費等波動性價格。這種空間的好處是設計師完全不需要考慮像是貨品採購、設備採購等,且自由度高,只要專心服務客人即可。在這類型的共享髮廊可以先看成類創業,試試看自己有沒有辦法有足夠的客源撐起未來的工作室,提前試試水溫。
  •  

    開美髮店競爭激烈,如何脫穎而出?就從地點開始。

    開美髮店 目標客群

     

    photo from Freepik

     

    開美髮店除了設計師的能力外,也要懂得如何拓展客戶。除了行銷之外,你可以從選店面就開始累積潛在客群。開店的位置對於任一開實體店面的產業來說都至關重要,不論你是否要自己加盟/開工作室,或是選擇進駐共享髮廊,都要考量選擇的地點是否合適,首先你可以從自己現有的忠實消費者開始思考。你可以根據忠實消費者的通勤地點開始評估自己大致上可以在哪幾區或哪些地方開店(包含找共享髮廊),盡量找出折衷點,不要離消費者太遠,不然可能會流失部分現有客戶(忠實客戶也是會根據距離而流失)。除了鞏固好現有消費者之外,同時也要開拓新客人。除了透過行銷吸引新的消費者,如果能在挑選店面時多一點心,優先選擇目標客群多的地點,直接打入目標消費群的範圍,從裝潢就開始曝光,事半功倍。

     

    好店緣商圈數據平台 已協助超過2500位以上的創業開店家使用最簡單、輕鬆的方式自主評估店面優缺點。一份好店緣數據報告,一次了解開店致勝重點,多少目標客群、消費力、客群組成、競爭對手資訊等一目瞭然,協助你用最快最省事的方法找到最合適的金店面!

     

    延伸了解:想找好店面,就靠好店緣

    商圈選址店面位置

     

    延伸閱讀:
    【地方商圈分析】考慮進駐大商圈?「地方商圈」是你的店面新選擇!
    開店地點怎麼挑?打破人潮迷思!4大連鎖業者找店面必看指標大公開!
    找店面靠頂讓真的可靠嗎?頂讓店面前應該要考慮的4大注意事項!

     

      By Laverna Tsai
    分享:

    延伸閱讀

    .